
隨州打造城市宜居環境,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。(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李文軍攝)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陳巧玲 總投資8億元新建的市中心醫院文帝院區全面投入使用,隨州醫療資源分布更趨合理。 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隨州鹿鶴學校建設全面完工,今年9月將迎來第一批學子。 持續實施全民參保計劃,提升參保群眾獲得感,隨州企業職工養老金實現15連漲…… 一項項惠民政策相繼出臺,一筆筆民生支出相繼落地,一項項民生工程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,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力量讓隨州聚力前行,書寫出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。 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地級隨州市成立20年來,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保障改善民生,抓好普惠性、基礎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設,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、教育、醫療、住房、社保等問題,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廣大群眾,努力提高隨州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促就業創業筑牢民生之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,是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。我市緊緊圍繞新常態下城鄉勞動者對就業創業的新期盼,把穩定和擴大就業擺在工作的突出位置,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,打好穩就業保民生“組合拳”,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。 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,大力推進就業信息化,“就業服務”便民利民。多年來,我市出臺了系列就業創業政策措施,建立健全就業政策體系,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公共就業服務”建設,提高公共就業服務水平。除固定的招聘會外,市就業部門還利用LED顯示屏、自助式就業信息查詢機等現代化服務設施全天候發布求職招聘信息,做到“天天有現場招聘、月月有專場招聘”,方便隨州市民隨時隨地找工作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。我市結合勞動力供求雙方需求,加大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投入力度,有針對性設置培訓專業,實現培訓促就業、就業促增收、增收促脫貧。結合隨州“中國專用汽車之都”企業用工實際,開設了汽車裝配、電焊、機動車維修質檢等專業,制定出“先招工、后培訓、再上崗”的培訓模式。深入挖掘服務業吸納就業強的巨大潛力,開設了月嫂、護工、育嬰員等特色專業培訓,其中月嫂專業由于培訓質量高,成為隨州一張響當當培訓“王牌”。 能人創企業,百姓創家業,干部創事業。在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的熱潮中,我市積極引導和支持有創業愿望的勞動者自主創業。隨州出臺了《支持全民創業的實施方案》,在創業培訓、小額貸款、資金補助、平臺搭建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,形成創新創業集聚區,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創新創業活力。全市建成了創客空間、隨州市人才創新創業超市等7家創業孵化示范基地,累計入駐雙創企業達2500余家。 就業有崗位、創業有門路、致富有奔頭,多渠道多形式促進就業,讓百姓的“錢袋子”漸漸鼓起來。據統計,2019年,我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.76萬元,是2000年的10.2倍。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均實現倍增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.2萬元,是2000年的6.3倍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.8萬元,是2000年的7.7倍。就業穩,收入穩,扎扎實實“兜起”百姓穩穩的幸福。
同在藍天下共享公平教育 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。教育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,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建市20年以來,我市始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,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,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,不斷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熱切期盼。 校舍安全直接關系師生生命安全,社會關注度高、影響面廣,尤其是農村校舍的建設與安全更是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。多年來,我市把改善教育基礎設施作為補齊教育民生“短板”的重要舉措,持續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,為全市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打好硬件基礎。 2014年隨州啟動“全面改薄”工作以來,累計投資8.68億元,項目覆蓋義務教育學校265所,使我市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得到大改善,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,有力推進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。如今,即便是在偏遠的農村學校,學生也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,在標準化的操場上快樂馳騁,和城里孩子一樣享有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資源。 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為出發點,我市加大辦學體制改革力度,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發展,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。目前,全市現有普通高中19所,其中省級示范高中4所。隨州技師學院被評為國家級示范中等職業學校。隨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從無到有,2002年4月經省政府批準設立隨州職業技術學院,為培養本地經濟建設急需的中高級實用型技術人才提供了基地。成人教育圍繞為農業服務、為下崗職工服務,加強以50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骨干的各級培訓網絡建設,各類成人學歷教育常年在籍在班學生7萬余人。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,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。我市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,在全面落實惠民教育政策的同時,不斷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。目前,全市已經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小學、初中到高中、中職,到大學的資助體系,學生資助工作實現“全覆蓋”,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。 近年來,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、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增大,大量學生向城區遷移,城區學校生源激增,“入學難”“大班額”等問題凸顯。為解決這些難題,我市著力優化城區學校布局,持續加大教育基建投入,改造擴建提升原有學校,推進新校區建設,城東新區季梁學校、城南新區白云湖學校、隨州市鹿鶴學校等先后建成投入使用,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,有效緩解城區入學難問題。
民生大改善提升生活品質 住房是民生之要,“住有所居”才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20年來,隨著隨州經濟實力不斷壯大,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,居住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。據統計,2019年,全市居住用地面積43.9平方公里,是2000年的2.3倍;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51平方米,是2000年的2.4倍!巴沧訕恰弊兂闪恕皢卧俊,“小戶型”換成了“大戶型”,無數家庭“住有所居,安居宜居”的夢想變成現實。 在工業化、城鎮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,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,始終是黨和政府的牽掛。我市大力實施“安居工程”,承載起了許多困難家庭的住房夢想。通過20年的舊城改造、城中村改造、棚戶區改造以及新區開發建設,我市先后建設公租房1萬多套、經濟適用住房850多套,3萬多戶城市“夾心層”喬遷新居;近3萬戶城市棚戶區和2600多戶墾區棚戶區得到逐步改造,保障性住房和危房改造惠及10余萬群眾。與此同時,我市全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,城鄉面貌顯著改觀,人居環境不斷優化。 沒有全民健康,就沒有全面小康。我市著眼于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不斷完善醫療基礎設施,不斷優化醫療衛生資源,推動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,人民群眾的健康有了更高質量的保障。地級隨州市成立20年以來,全市共實施建設項目1000多個,累計投入建設資金數十億元,新建和改擴建了一大批醫療衛生單位。2019年末全市醫療衛生機構1343個,是2000年的4.5倍;衛生技術人員14998人,是2000年的1.5倍;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2232張,是2000年的2.6倍。 織密醫療保障網,增強社會穩定性和凝聚力。20年來,我市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細則、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實施辦法等30多個醫保政策,逐步建立了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共同組成的醫療保障體系。截至2019年底,城鄉居民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04.8萬人,參保率為92.2%。如今,隨州;、多層次、可持續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,實現了社會各群體全覆蓋,有效緩解了人民群眾“看病難、看病貴”的難題。 做好兜底保障,讓困難弱勢群體生活無憂。我市建立起以低保、特困、臨時救助等為主的社會救助體系,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,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。加強扶貧信息銜接,隨州出臺了《隨州市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責任清單》,對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。我市還加快發展多元化養老服務、社會福利及慈善事業等,讓社會服務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。 民生關切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多年來,我市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具體事項入手,傾心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。緩解城市交通擁堵、改善城鎮水環境、加強治安防控設施建設……隨州為民辦實事一年接著一年干,一件接著一件辦,件件有落實、事事有回音,切實解決了一大批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,讓大家持續得到看得見、摸得著、感受得到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沒有終點,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沒有終點。以地級市成立20周年為新起點,在“品質隨州”建設中,我市將持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,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的幸福生活努力拼搏、不懈奮斗。 |